麋鹿成功回歸30年 種群恢復中國科學家功不可沒
信息來源:長江日報 發(fā)布日期:2015-11-23 瀏覽次數:3394次
今年是麋鹿回歸中國30周年。11月19日,記者從首屆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發(fā)展研討會獲悉,1985年22頭麋鹿從英國回到中國,30年間已繁衍至5000余頭,在中國科研人員的研究和培育下,這一華夏滅絕物種已在野生狀態(tài)下自然繁育成功,實現了野生麋鹿種群恢復。
在麋鹿原生地建造合適的家
1985年,香港回歸過程中,中英兩國簽訂《麋鹿重引進中國協(xié)議》。同年8月24日,首批22頭麋鹿乘專機從英國烏邦寺抵京,當晚運至南海子麋鹿苑,開始了麋鹿回歸中國的歷史。
第二批麋鹿運到了江蘇大豐。談起當年,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研究員丁玉華記憶深刻:1986年8月14日,39頭麋鹿從英國出發(fā),坐專機抵達中國,來到大豐。
丁玉華說,此前進行了漫長的選址調研,最終,江蘇大豐一塊濱海濕地,與古代典籍中所記載的麋鹿生活環(huán)境高度吻合而入選。“大豐附近曾出土12處麋鹿化石,證明這里曾有野生麋鹿生活;加上靠近海岸,土地一直向海延伸,面積不斷增大?!币M麋鹿到大豐,最終目的是想在麋鹿原生地恢復野生種群。
“從1985年冬天我們就開始了準備工作”,丁玉華回憶,包括種植牧草、建圍欄、挖河道引水……次年夏天,39頭麋鹿在上海運下飛機,“乘8輛大卡車,次日下午到達保護區(qū)”。
保護麋鹿的核心是保護濕地。麋鹿回到其祖先生活的地方,中國科研人員面臨的第一關,是如何才能為它們安置合適的家。
北京麋鹿生態(tài)實驗中心副主任郭耕介紹,麋鹿在中國物種重引入成功,與濕地的人工修復有不少關系。
郭耕講了一個故事:1995年后,永定河斷流,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濕地最后只剩下太陽湖、月亮灣、飲鹿池3個,總面積10余畝。麋鹿的飲水、覓食都面臨危機。“有時候,好幾頭口渴的麋鹿不得不擠在快要斷流的小河邊飲水,幾乎就是在死亡線上掙扎”。
2007年,麋鹿苑啟動濕地恢復工程。保護區(qū)內修建了1000米長的引水管,將大興小紅門污水處理廠的再生水引入苑內,同時安裝噴灌設施,保證對麋鹿食用植物的灌溉。郭耕介紹,現在的北京南海子麋鹿苑,濕地恢復很好,有眾多的游禽、涉禽等鳥類在此自然生息。
“近10年,南海子麋鹿苑在麋鹿保護方面取得的發(fā)展令人驚嘆,在麋鹿種群數量、保護區(qū)現代化程度和人員組成上,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已超越了英國烏邦寺?!?1月15日,英國貝德福特十五世公爵在南海子麋鹿苑輕撫著一頭幼鹿,這樣感嘆。
麋鹿在中國產子成活獲得突破
解決了吃喝問題,下一步就是能否繁殖。丁玉華研究員昨日回憶了江蘇大豐麋鹿繁殖的幕后故事。
1987年2月,有一頭母鹿懷孕?!按蠹叶己芫o張,因為之前有母鹿產下死胎。如果產子不能成活,麋鹿回歸就失去了意義。”他回憶,保護區(qū)工作人員進入24小時待命狀態(tài),當時他自己就睡在室外棚子里,一有情況,就立即去處理。
“我記得是當年4月3日,這頭母鹿突然離開鹿群,來回奔跑,最后找到一個近1米高的草垛后停下?!倍∮袢A頓時明白:母鹿要生產了。他不敢靠近,在60米外用望遠鏡觀察,“1分鐘記錄一次,想要留下資料。”10多分鐘后,小鹿跌跌撞撞站了起來,走了兩步,掉進旁邊一個水槽?!拔伊ⅠR從3米多高的墻上跳下去,把它抱了起來,擦干,然后趕緊離開?!边@頭小鹿,成為當時大豐的首個“麋鹿2代”。
丁玉華說,大家一下子被鼓舞了,又生怕小鹿出岔子,24小時觀察記錄。“我們人手不夠,附近林場的都來幫忙?!贝撕螅钟行÷龟懤m(xù)出生。
從1986年到1988年,大豐麋鹿保護主要是“引種擴群”。隨后,進行10年的“半散養(yǎng)、行為再造”;然后進入放歸自然階段。
1998年11月5日,經過反復論證,大豐保護區(qū)的首批共8頭麋鹿被放歸自然。2000年,一頭小麋鹿在野外出生。“這時候還不算完全意義上的野生,因為它的母親是在圍欄中懷孕的?!?年后,大豐的第一頭真正意義上的野生麋鹿誕生。
到今天,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的野生麋鹿已繁殖到第5代,計265頭。
從野化放歸到麋鹿野生種群恢復
當時,麋鹿已在中國滅絕近百年,國內外都沒有野生放養(yǎng)的經驗可以借鑒。如今,這些經驗在一點點地積累。
在北京南海子、江蘇大豐進行麋鹿重引進的同時,中國方面一直在努力尋找更理想的地方,作為麋鹿種群可能自然恢復的棲息地。湖北石首天鵝洲進入了專家們的視野。這里河汊縱橫,沼澤濕地達2.3萬畝,戰(zhàn)國時著作《墨子》描述:“荊有云夢,犀兕麋鹿?jié)M之”。
1994年,64頭圈養(yǎng)麋鹿進入石首天鵝洲。為解決人與麋鹿爭地矛盾,石首市通過異地安置,將區(qū)內柴碼頭村1109名農民遷出。
昨日傍晚,湖北石首國家級麋鹿保護區(qū)管理處后院,8個月大的幼年麋鹿“團圓”,在一塊近6畝大的冬麥地里獨自享用“晚餐”。
今年3月16日,在與保護區(qū)一江之隔的三合垸村,村民在水田里發(fā)現了“團圓”——一頭出生僅三四天的麋鹿幼崽?!八?998年長江流域大洪水沖出的三合垸亞種群后代,如今已具備回歸野外的適應能力”,27歲的飼養(yǎng)員楊濤介紹。
“團圓”具備回歸野外的適應能力并非偶然,此前,保護區(qū)總結出一套人工哺育麋鹿幼仔的有效方法,陸續(xù)救治了5頭麋鹿幼崽。
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洪水,沖散了雌鹿幼崽“嬌嬌”與母親,“嬌嬌”被當地村民發(fā)現,送回保護區(qū)。時任保護區(qū)管理處管理科科長李鵬飛回憶,這是保護區(qū)首次遇到幼崽遭遺棄的情況。通過分析巡查日記,模擬野化麋鹿撫養(yǎng)幼崽習慣,李鵬飛為幼鹿量身定制了一套精確的人工喂養(yǎng)方案:每日隔3小時定點進餐,一日喂食6頓,每頓定量4勺奶粉?!皨蓩伞笨勺灾鬟M食后,李鵬飛和同事們帶著它深入保護區(qū)腹地,通過一年磨合,“嬌嬌”成功融入曠野上的鹿群。
如今,“團圓”也已無生命之虞,等到明年性成熟時,研究人員將給它戴上追蹤定位項圈,放歸野生麋鹿種群。
1998年大洪水后至今,湖北石首麋鹿保護區(qū)已有500余頭麋鹿,完全在野生狀態(tài)下自然繁育,這是野生麋鹿種群已在中國得以恢復的標志性事件。
跟蹤研究石首麋鹿保護區(qū)15年之久的中南林業(yè)科技大學教授楊道德表示,“團圓”放歸后有望傳回大量野生麋鹿活動蹤跡,為在全國范圍內擴大野化麋鹿種群提供理論支持;麋鹿重引進并完全野化的經驗,也將對我國“普氏野馬”等重引進物種保護具有重大借鑒意義。